查看原文
其他

请你飞过来,看我头顶有什么?

2018-03-15 能建视界

广州,科学城天丰路1号。

跟随无人机的视角攀过中国能建广东院葱郁的后山,能看见一片湛蓝的屋顶,就着办公楼的弧形轮廓,蜿蜒东西,连成一道光伏电池板的长河,那便是广东院办公园区1.3MW屋面分布式光伏电站(以下简称“广东院屋面光伏项目”)。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42pavxu7&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为广东院重点科技项目“园区智慧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试验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投产,不仅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提供清洁能源,还为广东院园区智慧能源系统相关技术研发攻关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立足屋顶,聚焦智慧平台

项目采用目前国内领先的高效单晶光伏组件,在广东院办公园区7座面积大小不等的楼体屋面安装了“光伏组件与钢构架,支架一体化”产品。


电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该光伏电站项目最大年供电量达120万千瓦时,目前因兼顾试验需要,可用电量为90万千瓦时,足以替代10%的公司常规用电,保守估计可运行25年以上。”据该项目项目经理史磊测算,“当后续的风力发电、充电桩及储能系统配套到位,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放眼未来,布局智慧园区

屋面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只是第一步,广东院关于园区能源互联网建设还有更长远的考虑。


广东院办公园区内还将陆续建成风力发电、充电桩、储能及能量管理系统等,并加大对园区多能协同规划、多元能源及主动负荷协同控制优化、园区能源互联网下多方互动的交易机制等前沿技术研究投入,矢志建成集“发、储、用、调、管”于一体的智能微型能源系统。


计划建成的广东院园区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主要由“一个系统”、“两个平台”组成,目标是在充分利用新能源的基础上,促进能源供给与能源使用的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双向互动,提升能效管理,实现整体效益最优,这将成为“互联网+智慧能源”的一次生动实践。


“一个系统”:能源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能源互联网综合管控中心,将集中控制、集中管理、监测调配合而为一,既可为用户提供电能、热能、冷能等能源,还可对用户侧的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使用优化建议,实现光伏、风电、储能、分布式能源站能源的智慧管理。不久的将来还可通过APP进行实施监控,真正实现“掌上能源”。

“两个平台”:微网平台+智能用电平台


微网平台

集成风光储、分布式能源

等多能互补

微网平台可集成风光储、分布式能源等多种互补能源,能够更灵活、系统地将分布式电源与本地负荷组为一个整体,通过柔性控制可大大降低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缓解电网高峰用电压力,实现用电的移峰填谷,优化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快速无冲击地并入主电网或者与主电网分离。

智能用电平台

集成智能办公家居、

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用户

智能用户平台既包含常规的电器用电和供冷(暖),也集成了广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推进的充电桩,再加上储能系统,灵活的供给配合灵活的消纳,多种能源在方寸之间“损有余而补不足”,最终实现最优化利用。

恢弘志气,畅想智慧未来

2017年的“智能”不止在围棋界掀起波澜,当智能系统遇上了求索多年的分布式能源,恰如隆中对般的如鱼得水,园区智慧能源系统,远不只是“方兴未艾”。

广东院园区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采用的这种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具有很强可复制性,足以点亮新的商业模式,可在高校、医院、酒店等园区推广建设,形成产业“孵化器”,实现多方共赢。

为工业园区提供离网式智慧能源系统,也绝非心血来潮的即兴思路。广东院在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领域耕耘经年,已为智慧能源系统积聚了理论和实践相辅的充足能量。而将创发阶段的园区智慧能源系统建在办公楼里,既做丰收地,也当试验田,这是新思路,也是新模式的探索。


未来,已来。智慧能源的东风愈劲,智慧能源系统从智慧园区逐渐走向智慧城市,于小处落地,在大处布局,终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往期精彩回顾

总有人问我在电力设计院工作是什么感觉

这是冰箱,还是空调?都不是!

刘加军:一线苦干35年,从毛头小伙到全国人大代表

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能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